戰前校長陳兆魁
條目
- 標題 (dcterms:title)
- 描述 (dcterms:description)
- 主題 (dcterms:subject)
- 日期 (dcterms:date)
- 格式 (dcterms:format)
- 類型 (dcterms:type)
- 識別碼 (dcterms:identifier)
- 來源 (dcterms:source)
- 權限 (dcterms:rights)
-
戰前校長陳兆魁
-
陳兆魁於1932年1月至1933年12月期間擔任中華學校校長,從《新國民日報》的剪報中看出中華學校在這兩年內活動多元活潑,活動類型從靜態到動態均具,校務亦屢創新猶,校園呈現一片朝氣蓬勃。陳兆魁除了提倡學習國際中立語,創立世界語研究社,還不時親自領軍,帶領師生騎腳車到各地旅遊或賽球。1932年4月,在中華校刊《新月》停刊數年後,陳兆魁校長任內創刊《麻中校刊》。1933年華化南兩校學生參加農藝展,取得優異的成績。麻坡精武體育會也是在陳兆魁積極倡議奔走下成立。這名文武雙全的校長有著傳奇的一生。
陳兆魁又名陳林,廣東東莞人,出生年份不詳,廣東大學(中山大學前身)畢業後任教於東莞中學。他先後加入國民黨及中國共產黨,具雙重黨籍。陳兆魁關心社會時事,尤對勞動階級的大眾更為關注,乃投身工人運動,領導工人農民爭取改善生活條件。1925年國民黨東莞支部改組,陳兆魁被舉為縣黨部執行委員及工人部長,他以雙重黨籍身份落實國共合作,建立統一戰線,推動東莞工農民革命運動發展。1926年6月,中共東莞地方委員會成立,陳兆魁當選為工運委員。
自1925年至1927年間,陳兆魁數度領導各行各業工人和資本家抗爭,爭取合理的待遇,他也積極推動各界籌組工會,計組織了近百個基層工會。此外,他更組織青年工人協會,結合力量與國民黨「極右派」對抗。
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清黨」及反共政變,在廣州四處搜捕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白色恐怖籠罩全省各地。在蔣介石迅雷式地清剿下,東莞地委轉入地下活動後數度改組,陳兆魁均被舉為委員負責武裝工作,除了繕寫文案,散發傳單宣傳革命外,尚主抓全省武裝鬥爭,發動群眾運動,破壞鐵軌等。12月陳兆魁意識到大勢已去,乃南逃到新加坡,輾轉到中華學校任校長。
1945年戰爭結束,陳兆魁返回廣東,連連厄運卻圍繞著他,一直到他逝世。一開始,他在廣州東莞同鄉會任文員,為了維持一家六口的生計,他兼任多家報館編輯。1950年,經濟不景讓他失去了工作,他於是改當教員。1966年文革暴發,命運更把他推入絕望的深淵。1968年陳兆魁和兒子分別被扣上「歷史反革命」及「壞分子」的帽子被下放勞動改造。一年後,兒子陳達被調到外地,留下陳兆魁一人被安排在一間破舊的小屋過著困窘的生活,當時對門住著一位生活無法自理的盲眼老太太。仁愛為懷的陳兆魁雖身處逆境中,仍經常給予老太太協助。
1974年嚴冬的一個晚上,70多歲的陳兆魁在那間破屋裡靜靜地嚥下了最後一口氣。生產大隊派人把他的屍體用草蓆包裹,抬到村東紅粉嶺的小山崗上埋葬。
1978年中共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陳兆魁得到平反。
-
師者風範
-
老照片
-
不詳
-
照片
7x10(cm)
-
複製—照片
-
類別:照片—師者風範
-
登錄號:CHHS2021.01.0133
-
藏品編目:SHD.B4.03.0013
-
本校檔案
-
僅供個人及非商業用途,下載使用請註明出處。
- 條目集
- 師者風範
- 媒體
- 陳兆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