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校史館
成立宗旨
任務職掌
文物徵集
歷史縮影
校史年表
校史與研究
掌舵領航
戰前兩校董事先賢
復校初期執行董事
中化歷屆董事名錄
戰前中華學校校長
戰前化南女校校長
中化中學歷任校長
主題瀏覽
畢業生名錄
歷屆初中畢業生名錄(二)
歷屆高中畢業生名錄(一)
歷屆高中畢業生名錄(二)
搜尋
跳到主要內容
認識校史館
成立宗旨
任務職掌
文物徵集
歷史縮影
校史年表
校史與研究
掌舵領航
戰前兩校董事先賢
復校初期執行董事
中化歷屆董事名錄
戰前中華學校校長
戰前化南女校校長
中化中學歷任校長
主題瀏覽
畢業生名錄
歷屆初中畢業生名錄(二)
歷屆高中畢業生名錄(一)
歷屆高中畢業生名錄(二)
搜尋
師者風範
條目集
標題
(dcterms:title)
師者風範
描述
(dcterms:description)
收錄戰前至戰後初期教師個人照及歷年全體教職員合照。
條目
Tools
是5的
66之1-16
進階搜尋
標題
識別碼
類別
創建於
升序排列
降序排列
排序
陳堃德
1960年代地理老師。中國國立雲南大學畢業。曾任教於太平華聯中學(1年半)、怡保育才中學(3年)、芙蓉振華中學(1年)。1959年至1962年間任教於本校,教授地理。 參考資料: 1。本校檔案<一九六二年度中化中學教職員資歷表>。
鍾介民
鍾介民(TJOENG KAI MING,1893年7月29日~1964年1月7日),原名鍾建閎(CHUNG KIEN HUNG),出生於廣東蕉嶺金沙村,當代知名學者,研究範疇跨國際關係學、法學及文學。 鍾介民早年在上海就學,畢業於上海南洋中學及復旦大學,嗣後完成美國拉薩爾函授大學法律課程。他最初任教於瀋陽東北大學(1928年),後任教於廣州中山大學(1929—30年)。陳濟棠任廣東省政府主席期間,鍾介民曾任省政府辦公廳主任秘書、國民黨第八路軍總指揮處少將及副處長等職。1935年受陳濟棠委派任廣州學海書院副院長兼教務長,同時聯同陳玉昆主編《新民月刊》。 1938年他經香港南來新加坡擔任《星中日報》總編輯,翌年赴檳城任《星檳日報》總編輯。1942年,他受南華學院院長鍾魯齋之邀返回中國任教務長。戰後,他轉至廣州廣東省立法商學院任教授(1945年至1946年)。1947年,獲選為中國國民黨第一屆國民大會廣東蕉嶺縣代表。 1950年他再度南來,受聘為印尼耶加達《天聲日報》主筆兼天聲叢書主編;1952年轉至新加坡任《南洋商報》主筆;1955年任南洋大學先修班講師;1956年受聘於怡保育才中學。1957年1月,鍾介民老師受王秀南校長之邀到本校擔任文史教師;他於1961年離職並受聘為南洋大學文學院中文系主任。1964年1月7日病逝於新加坡。 鍾介民著述甚豐,主要譯著有《世界政治概論》、《國際關係論》、《國際公法要備》、 《政理與物理》、《政治中之人性》、《法律論史》、《思想術》、《古代法》、《近代人物與近代 思想》、《首領論》、《羣眾》、《霸術述評》、《馬來亞各幫之法律地位》、《馬來亞公司法》、 《歐洲近代文化史》、《介庵文集》、《挑戰與回應》(1951,香港自由出版社,與張君勱合著)等。 參考資料: 1. 本校檔案,鍾介民<教師註冊申請書>。 2. 星洲日报 , 1964年1月20日,<劉伯羣曁吡叻各界聞人 籲資助鍾介民遺孤> 3. 星洲日報, 1961年1月16日,<鍾介民氏應聘南大 蔴中化中學教職員 設筵餞行>。 4. 南洋商报,1961年1月19日,<蔴客屬公會歡送鍾介民任南大敎授>。
1962年中化中學教職員合影
1962年中化中學教職員合影。 後排左起: 劉耀洲 周垂嵦 蔡立芝 李雲溪 宋樹南 林金麗 張嘉民 陳鍾權 李漢英 邢增旭 陳培仁 馮鴻楷 中排左起: 羅微光 葉樹洪 蔡有千 楊晉南 莊永鴻 劉發明 黃端正 柯世萬 陳堃德 Nasir Hj Bakar Abu Bakar 方作斌 陳甫耘 前排左起: 劉真金 林瑞娥 王燕婉 李秀瑟 Yusof Awang 陳振亞 鄭泰陽 劉鴻逵 黃金福 陳蕾士 鄭秀鑾 王秀明 李遜華 歐陽彩 劉麗惠
1961年中化中學教職員合影
1961年中化中學教職員合影。 後排左起: 黃開進 劉發明 蔡有千 李雲溪 *(友族教師) 柯世萬 宋樹南 莊永鴻 詹達民 陳鍾權 張嘉民 黃端正 李漢英 蔡宗鑣 孫金福 *(友族教師) 呂聰敏 周垂塏 劉耀洲 中排左起: 劉金陵 劉桑楚 鄭文津 邢增旭 楊晉南 趙永新 鄭清植 顏其仁 詹春實 * 鍾 英 鄭秀鑾 王燕婉 李秀瑟 徐亞金 王秀明 林瑞娥 劉麗惠 前排左起: 陳甫耘 陳堃德 姚嶼琇 熊志懷 劉鴻逵 方作斌(方北方) 黃金福 林鴻圖 鄭泰陽 陳蕾士 馮鴻楷 林常雄 金惠媛 李遜華 歐陽彩 張書琴
1959中化中學教職員合影
1959年本校全體教職員照。 后排左起: * 辜文輝 楊青峰 許振第 顏其仁 詹春實 蔡宗鑣 劉金陵 蘇國強 陳鍾權 張嘉民 林常雄 劉發明 林金川 * * 許鍚禧 中排左起: * 陳甫耘 劉鴻逵 陳堃德 * * 熊志懷 劉聘之 * 黃天成 * 詹達民 方北方 何克柔 沈愛華 林珠培 前排左起: 歐陽彩 鍾 英 徐亞金 * 林儀貞 林瑞娥 * 馮鴻楷 曾鳳相 徐其禮 林文景 鄭泰陽 鍾介民 劉果因 * 黃祖欣 陳蕾士 李遜華 * 宋瑤琴
1957中化中學教職員合影
1957年本校全體教職員 後排左起: * 劉桑楚 蔡宗鑣 詹春實 顏其仁 顏開彊 陳鍾良 陳澤虎 * 劉金陵 陳鍾權 劉發明 * 鄭文津 中排左起: 許錫禧 鄭清植 陳甫耘 劉果因 * 李漢臣 劉鴻逵 姚愈文 熊志懷 * 馮鴻楷 前排左起: 歐陽彩 劉曼齡 鍾 英 陳蕾士 劉聘之 林鴻才 王秀南 羅微光 張光道 Mrs.Joseph * 謝詩白 宋瑤琴
1956中化中學教職員合影
1956年本校全體教職員合影 後排左起: 詹春實 馮鴻楷 林鴻圖 劉發明 林金針 周清渠 劉鴻逵 劉桑楚 蔡宗鑣 徐其禮 劉堅泳 顏其仁 中排左起: 林清泉 潘金順 鄭文津 Mr.Pillai 李漢臣 陳應時 劉曼齡 謝瑞瓊 高亞思 歐陽彩 前排左起: 陳甫耘 徐民謀 * 陳蕾士 林鴻才 王秀南 羅微光 林文景 Mrs.Joseph 林儀貞 易 傑 謝詩白
1951年中化中學教職員合影
1951年中化中學全體教職員(含小學)合照。 後排站者: 謝士寧 劉正編 黃應祥 吳華雄 鄭文津 黃益中 劉 輝 楊德林 潘金順 丁錦明 陳萍濤 劉堅固 黃瑞廷 第4排站者: 張接華 陳潤昌 翁順福 黎材賢 關啟鴻 陳錦新 劉 集 許天水 鄭清植 林金川 陳 愷 劉堅泳 辜錦發 倪玉桐 林奇堆 劉桑楚 黃 河 第3排站者: 方子珊 鄭天發 陳美容 李秀珍 杜良玉 吳惠敏 劉玉明 黃麗嬋 朱真珠 鄭秀墐 朱海碧 黃亞吉 黃瑞雲 黃紹卿 鄭秀梅 徐玉妹 歐陽彩 王 鈞 * 劉雲村 第2排坐者: 陳潔芳 沈佩英 徐雅金 黃志雲 楊嫦蘭 鄭玉術 林一平 劉超英 林梅英 吳黎明 前排坐者 :張 荃 易 傑 陳秀英 林修仁 劉培仁 陳人浩 羅微光 王昌益 劉鴻逵 高亞思
1950年中化中學全體教職員合影
1950年中化中學全體教職員(含小學)合影。
1949年中化中學同仁合影
1949年中化中學全體教職員(含小學)合影。
1947年中華化南兩校教職員
1947年中華化南兩校全體教職員合影。
劉德樞
劉德樞(1919~1990),祖籍福建平居仁里。劉德樞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教育學系,曾任福建省立永安師範學校附屬小學校長、第一僑民師範學校實習主任、廈門大同中學辦公室主任、教務主任。1949年移居台灣,先後任台北師範學校、省立師範學校助教、講師、台北地方教育輔導委員會總幹事。1956年南來馬來亞,任本校高師班主任、實習指導;後來又任馬六甲育民中學副校長、巴生光華中學副校長、光華國民型中學校長。 參考資料: 1. 本校檔案〈蔴坡中化中學1957年教職員一覽表〉 2. 劉德樞(1985),《如何教孩子——怎樣不用體罰指導兒童》,蔴坡:南馬文藝研究會。
陳蕾士
陳蕾士Louis Chen Lei Shi(1918.5.15~2010.1.12),祖籍廣東潮州菴埠。中國燕京大學文學士,英國倫敦大學語言學研究員。陳蕾士是名詩人、書法家,也是享譽的音樂理論家、古箏演奏家、中國音樂史學者。 陳蕾士於1937年因日本侵華避居南洋,歷任過馬六甲聖瑪利亞學校校長四年、蘇門答臘占碑中華學校教務主任二年、新加坡公教中學華文教師一年、檳城鐘靈中學華文科主任及教務主任共五年。1948年,陳蕾士次赴香港為中勝唱片公司錄制古箏唱片二張。1951年在倫敦為HMA唱片公司出版《有聲的世界音樂史》的古箏演奏錄音,并受邀到英國、美國、法國、意大利、比利時、瑞士、日本、韓國、新加坡及我國各地舉行古箏演奏會及演講。 1956年,陳蕾士受聘本校任文史教師。期間,他多次在馬星各地演奏古箏,亦曾受邀至日本及台灣演出。1971年,他受邀為亞洲音樂協會籌備委員,並於8月間赴東京帝國酒店出席成立會議;本校音樂教師鄭清植老師亦受邀出席是次會議。 他於1975年杪受邀赴台灣文化大學執教,後來受聘於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教授,并擔任中國音樂資料館館長。他的音樂論著豐富,也是珍貴的音樂史料,專書《潮樂絕譜二四譜源流考》(1978,香港書局)、《古詞樂譜》(1974,李氏基金贊助出版);他亦發表多篇音樂專論,如:〈箏的起源及演變新考〉、〈古箏的流派〉、〈潮州音樂的種類及其歷史性〉、〈潮州音樂的繼往與開來〉等。他的古琴古箏造詣曾是一時無兩,曾灌錄唱片專輯有《春江花月夜》(京華唱片公司)、《陳蕾士古箏獨奏集》(台灣:四海唱片)、《古箏經典——陳蕾士獨奏》(吉隆坡:CST MUSIC 、《陳蕾士古箏演奏》(香港:雨果)。 陳蕾士老師是傑出詩人,在麻坡的二十年間,曾與周慶芳、李冰人、張逸民、鄭成勛及吳金谷六人設立丹絨吟社。著有詩集《乘桴集》(1961,香港:高原出版社)、《薇齋詩》(1974,香港書店)、自編未出版的《薇齋詩補遺》;尚有為數甚多的詩發表於報章。1951年,他遊歷歐洲南返後著有遊記《歐遊鱗爪》(新加坡:國民印務公司)。 陳蕾士老師亦是知名書法家,曾舉辦多次展覽,出版有《蕾士記遊詩帖》。本校嵌在校舍前的校訓“禮義廉恥”即出自陳蕾士老師之手,本校1960至70年代多冊畢業特刊封面刊名亦為陳老師所題。 參考資料: 1.本校檔案:1956年、11957年及1962年教職員一覽表。 2.馮篤生〈蕾士先生與我的師生情緣——敬悼陳蕾士先生〉,收錄於《新文龍中學師生合集》。 3.南洋商報
王秀南校長
王秀南,Wang Shiow Nam(1903—2000.02.20),號逸民,別名王文丙,福建同安人,本校復校第三任校長(1956—57年)。王秀南年幼父母均亡,憑其刻若自勉,自同安小學、私立集美師範學校、至國立中央大學,均在艱苦中完成學業。1931年大學畢業,取得教育學士學位。嗣後歷任河南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廈門大學等教授及福建集美師範、龍溪中學校長(1936—1938年)、福建省立師範學校校長(1938—1943)。 1949年6月南渡,受聘為印尼華僑公立高級商業學校首任校長;1955年赴星洲擔任華文師訓班講師。1956年1月劉在川校長呈辭並推薦王秀南繼任。王秀南校長遂於2月蒞任。兩年任期內,王秀南校長向董事會提呈教師薪金建議,提升教師待遇;提倡童軍教育,全體初中學生須參加童子軍訓練,組織男、女童軍8中隊共850人。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充實師資陣容,王秀南校長透過美國援助中國知識難民委員會香港分會協助物色了一批優秀的師資,惜最終因種種因素,僅吳良謨與劉聘之二人到任。 王秀南校長於兩年任滿後離職,1958年至1965年任巴生中華中學校長。退休後,應新加坡師資訓練學院之聘兼任教職,擔任大學文憑班課程講師。王秀南校長著述豐富,茲臚列如下:《抗日救國與兒童教育》( 南京書局,1932年)、與羅廷光合編《實驗教育》(南京鐘山書局,1933年)、《小學校行政組織問題》(集美師範附屬小學,1944年)、《戰後中國的國民教育》(商務印書館,1948年)、《星馬教育泛論》(新加坡友聯書局,1970年)、《教育學科教學法綜論》(中華學術院印行,1973 )、《南國筆耕:王秀南教授散文集》( 香港東南亞研究所, 1978)、《東南亞教育史大綱》(新加坡東南亞研究中心,1989年)。
戰前校長魯永貞
魯永貞(1902~?),北平人。化南女校第七任校長(1933年1月至1934年12月)。畢業於國立北京美術專門學校及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來麻前曾任教於印尼蘇門答臘蘇東中學及新加坡崇福女學。擔任化南校長期間,同時身兼公民、心理學及美術教員。兩年任內出版化南初中第二屆(1933年)及第三屆(1934年)畢業特刊,為化南女校留下珍貴歷史資料。1950年代在新加坡創辦鴻星女子職業學校。 參考資料: 1.南洋蔴坡化南女校初中第三屆畢業紀念刊,1934 2.南洋商報
謝士寧
1950年代華文地理教師。上海國立暨南大學文學院教教育系畢業。曾任廣西德智中學、立達中學、新加坡華僑中學教師。
是5的
66之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