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前首任校長饒藝農

條目

標題 (dcterms:title)
戰前首任校長饒藝農
描述 (dcterms:description)
原名思添,又名怡生,字惜華,號惜花廬主,廣東大埔三河鎮匯城村人。1909年加入同盟會,從事革命。廿餘歲南渡抵星洲,最初任教於由茶陽會館倡辦的啟發學校。1912年,我中華學校初創,受聘為首任校長。長校期間亦積極參與啟智書報社,與教師劉子襄均為啟智書報社參議員。在同盟會人因討袁失敗而南逃時曾奔走接濟。
1915年6月,饒藝農受邀返中國追隨孫中山二討伐袁世凱,曾題〈黃花崗烈士碑詩〉。饒藝農深獲鄒魯器重,1916年獲孫中山頒予三等嘉禾勛章。1923年任大元帥府參謀,後任國民黨中央直轄滇軍第三軍第二獨立旅少將旅長。軍閥混戰期間,遠避南洋從事教育醫療事業。
饒藝農再度南來,寓居森美蘭,曾任淡邉公立育英學校校長。位於芙蓉建於1925年的茶陽會館門上之牌匾即由饒藝農所題。
1928年受巴達維亞(今雅加達)《全民日報》之聘赴印尼。後移居東爪哇,懸壺濟世,經常往來於泗水與任抹。1940年,任中央國醫館駐荷屬泗水館醫,也擔任泗水醫葯促進會會長及中醫公會主席。編著有《中醫滙刊》一書。“七七事件”發生後,泗水中醫公會積極展開籌款及籌集醫療物資賑濟中國抗日。為推行籌賑,中醫公會在位於望加蘭會址門口設立了“自由捐”大箱子,饒藝農在箱子上題寫嵌字聯“自古有雲為善最樂,由人所出積少成多”。1942年3月,日軍占領爪哇,饒藝農等人遂被捕,在集中營中渡過了三年。據陳奮澄所著《南冠百感錄》(1948,台北)中記載,儘管備受折磨,泗水國醫兼詩人饒怡生處之泰然,他在獄中和戰友吟詩唱和並醫治難友,他曾唱聞歸感賦一律,和者達40餘人,彼此共勉,警惕不受誘變。和平後,饒藝農在泗水繼續行醫。1967年2月逝世泗水甲巴山,享年80歲。
饒藝農亦長於詩文,在印尼期間經常在報章發表舊體詩,李慶元著《馬來亞華人舊體詩演進史》一書即選錄他的詩作。他的遺著有《南冠劫後集》、《惜花詩集》、《惜花廬主唱酬集》等。在《南洋商報》亦能找到他的幾首詩。饒藝農育有四子,饒勉吉(饒襄才)戰前曾任職《總滙報》,戰後則曾任《星洲日報》記者及編輯。饒力吉亦為新加坡文化界人士,曾在新加坡百勝樓經營今古書畫店數十年(於2019年歇業)。

參考資料:
1.台灣大陸同鄉會文獻數據庫〈饒怡生先生傳略〉
2.網頁〈大埔縣人物〉
3.網頁文章〈抗日戰爭時期的印尼泗水華僑中醫〉
4.李凌千〈中華學校首任校長饒藝農和他的後人〉收錄於《中化歷長河》上冊
5.《益群報》、《南洋商報》、《星洲日報》
6.《梅州將軍錄》(2013),梅州市政協文化和文史資料委員會 。
主題 (dcterms:subject)
師者風範
老照片
日期 (dcterms:date)
不詳
格式 (dcterms:format)
照片
10x13.5(cm)
類型 (dcterms:type)
複製—照片
類別:照片—師者風範
識別碼 (dcterms:identifier)
登錄號:CHHS2021.01.0121
藏品編目:SHD.B4.03.0001
貢獻者 (dcterms:contributor)
由李凌千學長向饒藝農校長孫子饒士復先生與饒士基先生取得。
權限 (dcterms:rights)
僅供個人及非商業用途,下載使用請註明出處。
條目集
師者風範
媒體
饒藝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