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風範

條目集

標題 (dcterms:title)
師者風範
描述 (dcterms:description)
收錄戰前至戰後初期教師個人照及歷年全體教職員合照。

條目

進階搜尋
  • 1956中化中學教職員合影
    1956年本校全體教職員合影 後排左起: 詹春實  馮鴻楷  林鴻圖  劉發明  林金針  周清渠  劉鴻逵  劉桑楚  蔡宗鑣   徐其禮  劉堅泳  顏其仁 中排左起: 林清泉  潘金順  鄭文津  Mr.Pillai   李漢臣  陳應時  劉曼齡  謝瑞瓊  高亞思  歐陽彩 前排左起: 陳甫耘  徐民謀  *    陳蕾士  林鴻才  王秀南  羅微光  林文景  Mrs.Joseph  林儀貞  易 傑  謝詩白
  • 1951年中化中學教職員合影
    1951年中化中學全體教職員(含小學)合照。 後排站者:  謝士寧 劉正編 黃應祥 吳華雄 鄭文津 黃益中 劉  輝 楊德林 潘金順 丁錦明 陳萍濤 劉堅固 黃瑞廷 第4排站者: 張接華 陳潤昌 翁順福 黎材賢 關啟鴻 陳錦新  劉 集 許天水 鄭清植 林金川 陳 愷 劉堅泳 辜錦發 倪玉桐 林奇堆 劉桑楚 黃 河 第3排站者: 方子珊 鄭天發 陳美容 李秀珍 杜良玉 吳惠敏  劉玉明  黃麗嬋 朱真珠 鄭秀墐 朱海碧 黃亞吉 黃瑞雲 黃紹卿 鄭秀梅 徐玉妹 歐陽彩 王 鈞  *   劉雲村 第2排坐者: 陳潔芳 沈佩英 徐雅金 黃志雲 楊嫦蘭 鄭玉術 林一平 劉超英 林梅英 吳黎明 前排坐者 :張 荃 易 傑 陳秀英 林修仁 劉培仁 陳人浩 羅微光  王昌益 劉鴻逵 高亞思  
  • 1950年中化中學全體教職員合影
    1950年中化中學全體教職員(含小學)合影。
  • 1949年中化中學同仁合影
    1949年中化中學全體教職員(含小學)合影。
  • 1947年中華化南兩校教職員
    1947年中華化南兩校全體教職員合影。
  • 劉德樞
    劉德樞(1919~1990),祖籍福建平居仁里。劉德樞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教育學系,曾任福建省立永安師範學校附屬小學校長、第一僑民師範學校實習主任、廈門大同中學辦公室主任、教務主任。1949年移居台灣,先後任台北師範學校、省立師範學校助教、講師、台北地方教育輔導委員會總幹事。1956年南來馬來亞,任本校高師班主任、實習指導;後來又任馬六甲育民中學副校長、巴生光華中學副校長、光華國民型中學校長。 參考資料: 1. 本校檔案〈蔴坡中化中學1957年教職員一覽表〉 2. 劉德樞(1985),《如何教孩子——怎樣不用體罰指導兒童》,蔴坡:南馬文藝研究會。
  • 陳蕾士
    陳蕾士Louis Chen Lei Shi(1918.5.15~2010.1.12),祖籍廣東潮州菴埠。中國燕京大學文學士,英國倫敦大學語言學研究員。陳蕾士是名詩人、書法家,也是享譽的音樂理論家、古箏演奏家、中國音樂史學者。 陳蕾士於1937年因日本侵華避居南洋,歷任過馬六甲聖瑪利亞學校校長四年、蘇門答臘占碑中華學校教務主任二年、新加坡公教中學華文教師一年、檳城鐘靈中學華文科主任及教務主任共五年。1948年,陳蕾士次赴香港為中勝唱片公司錄制古箏唱片二張。1951年在倫敦為HMA唱片公司出版《有聲的世界音樂史》的古箏演奏錄音,并受邀到英國、美國、法國、意大利、比利時、瑞士、日本、韓國、新加坡及我國各地舉行古箏演奏會及演講。 1956年,陳蕾士受聘本校任文史教師。期間,他多次在馬星各地演奏古箏,亦曾受邀至日本及台灣演出。1971年,他受邀為亞洲音樂協會籌備委員,並於8月間赴東京帝國酒店出席成立會議;本校音樂教師鄭清植老師亦受邀出席是次會議。 他於1975年杪受邀赴台灣文化大學執教,後來受聘於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教授,并擔任中國音樂資料館館長。他的音樂論著豐富,也是珍貴的音樂史料,專書《潮樂絕譜二四譜源流考》(1978,香港書局)、《古詞樂譜》(1974,李氏基金贊助出版);他亦發表多篇音樂專論,如:〈箏的起源及演變新考〉、〈古箏的流派〉、〈潮州音樂的種類及其歷史性〉、〈潮州音樂的繼往與開來〉等。他的古琴古箏造詣曾是一時無兩,曾灌錄唱片專輯有《春江花月夜》(京華唱片公司)、《陳蕾士古箏獨奏集》(台灣:四海唱片)、《古箏經典——陳蕾士獨奏》(吉隆坡:CST MUSIC 、《陳蕾士古箏演奏》(香港:雨果)。 陳蕾士老師是傑出詩人,在麻坡的二十年間,曾與周慶芳、李冰人、張逸民、鄭成勛及吳金谷六人設立丹絨吟社。著有詩集《乘桴集》(1961,香港:高原出版社)、《薇齋詩》(1974,香港書店)、自編未出版的《薇齋詩補遺》;尚有為數甚多的詩發表於報章。1951年,他遊歷歐洲南返後著有遊記《歐遊鱗爪》(新加坡:國民印務公司)。 陳蕾士老師亦是知名書法家,曾舉辦多次展覽,出版有《蕾士記遊詩帖》。本校嵌在校舍前的校訓“禮義廉恥”即出自陳蕾士老師之手,本校1960至70年代多冊畢業特刊封面刊名亦為陳老師所題。 參考資料: 1.本校檔案:1956年、11957年及1962年教職員一覽表。 2.馮篤生〈蕾士先生與我的師生情緣——敬悼陳蕾士先生〉,收錄於《新文龍中學師生合集》。 3.南洋商報
  • 王秀南校長
    王秀南,Wang Shiow Nam(1903—2000.02.20),號逸民,別名王文丙,福建同安人,本校復校第三任校長(1956—57年)。王秀南年幼父母均亡,憑其刻若自勉,自同安小學、私立集美師範學校、至國立中央大學,均在艱苦中完成學業。1931年大學畢業,取得教育學士學位。嗣後歷任河南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廈門大學等教授及福建集美師範、龍溪中學校長(1936—1938年)、福建省立師範學校校長(1938—1943)。 1949年6月南渡,受聘為印尼華僑公立高級商業學校首任校長;1955年赴星洲擔任華文師訓班講師。1956年1月劉在川校長呈辭並推薦王秀南繼任。王秀南校長遂於2月蒞任。兩年任期內,王秀南校長向董事會提呈教師薪金建議,提升教師待遇;提倡童軍教育,全體初中學生須參加童子軍訓練,組織男、女童軍8中隊共850人。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充實師資陣容,王秀南校長透過美國援助中國知識難民委員會香港分會協助物色了一批優秀的師資,惜最終因種種因素,僅吳良謨與劉聘之二人到任。 王秀南校長於兩年任滿後離職,1958年至1965年任巴生中華中學校長。退休後,應新加坡師資訓練學院之聘兼任教職,擔任大學文憑班課程講師。王秀南校長著述豐富,茲臚列如下:《抗日救國與兒童教育》( 南京書局,1932年)、與羅廷光合編《實驗教育》(南京鐘山書局,1933年)、《小學校行政組織問題》(集美師範附屬小學,1944年)、《戰後中國的國民教育》(商務印書館,1948年)、《星馬教育泛論》(新加坡友聯書局,1970年)、《教育學科教學法綜論》(中華學術院印行,1973 )、《南國筆耕:王秀南教授散文集》( 香港東南亞研究所, 1978)、《東南亞教育史大綱》(新加坡東南亞研究中心,1989年)。
  • 戰前校長魯永貞
    魯永貞(1902~?),北平人。化南女校第七任校長(1933年1月至1934年12月)。畢業於國立北京美術專門學校及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來麻前曾任教於印尼蘇門答臘蘇東中學及新加坡崇福女學。擔任化南校長期間,同時身兼公民、心理學及美術教員。兩年任內出版化南初中第二屆(1933年)及第三屆(1934年)畢業特刊,為化南女校留下珍貴歷史資料。1950年代在新加坡創辦鴻星女子職業學校。 參考資料: 1.南洋蔴坡化南女校初中第三屆畢業紀念刊,1934 2.南洋商報
  • 謝士寧
    1950年代華文地理教師。上海國立暨南大學文學院教教育系畢業。曾任廣西德智中學、立達中學、新加坡華僑中學教師。
  • 李玉華
    1950年代文史地教師。上海大廈大學文學士。曾任上海吳淞中學、峇株吧轄華僑中學、居鑾中華中小學教師。
  • 徐國華
    1950年代英文教師。香港大學畢業。曾任上海大廈大學秘書,居鑾中華中小學教師。
  • 劉雲村
    劉雲村(1913—1968),1946至1951年本校數理化教師。江蘇南通大學農學院畢業,曾任新加坡南洋女中生物數學教員。自本校離職後赴新加坡執教,後擔任德賢中學校長及黃埔中學高級主任。妻子陳美容亦為同時期中化小學教員。
  • 林清泉
    林清泉(1921~?),祖籍福建永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文學士,歷任巴西育人學校、峇株吧轄華僑中學、馬六甲培風中學及新加坡華僑女校教員。於1952年至1956年間任職於本校文史教師,曾任訓導主任,亦曾指導學生出刊本校校園刊物《嫰芽》。1957年任職於峇株吧轄華仁中學至退休。 參考資料: 1.本校檔案1953年〈中化中學全體教職員名表(中學部)〉、〈蔴坡中化中學一九五六年教職員一覽表〉
  • 張接華
    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畢業,分別於1947及1951至53年任職於本校圖工美術教師並兼任小學部訓導主任。歷任實兆遠達民德學校訓育兼教員、彭亨啟文學校圖工教員。
  • 歐陽彩
    歐陽彩(1911年—2007年),廣東中山人。歐陽彩原肄業於上海東南醫科大學,惟學業被戰火所中斷。南來前曾任瓊東縣立師範兼附屬小學教員。據南洋商報載,她於1937年已任教於化南女校,同時活躍於精武體育會及麻華籌賑會婦女部。《中化六十年》〈現任教師乙覽表〉中載她曾任化南女校教員6年,戰後任小學部教員8年。1956年被聘為中學圖書館管理員,直到1980年退休。
  • 鄭清植
    鄭清植Ching-Seet Tay(1924~?),福建永春人,本校1949年至1980年代音樂老師。鄭清植少時即對音樂有著濃厚興趣,中學畢業後離家北上就讀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音樂系,惟因中日戰爭而中斷學業,返回家鄉永春任教於卧龍小學。嗣後進入國立福建音樂專科學校。1947年畢業後,赴台灣,在省立屏東中學任音樂老師。翌年南來,在馬六甲郊區淡冰培智學校任教。 1949年,陳人浩校長親赴馬六甲邀請鄭清植前來本校以填補戴國水老師離世留下的音樂教師空缺。鄭清植初任中小學音樂課,在麻坡大環境對正規音樂藝術缺乏認識下,他嚴整而有體系的教材教法備受批評,一度讓他沮喪。幸獲得陳人浩校長的支持與肯定,重拾熱忱,積極推廣音樂藝術,從小學五年級至高中,全面教導五線譜。 1959年,他暫時放下教職,遠赴英國倫敦,師從知名教授洛夫豪博士(Dr.C. Thornton Lofthouse D. Mus. Dublin)及皇家音樂學院的達爾蘭特博士(Dr.F.T.Durrant)學習鋼琴與理論作曲,稍後正式進入倫敦市立基爾渥(Guildhall School of Music & Drama)音樂學院攻讀,兩年內考獲L.R.A.M(Licentiate of the Royal Academy of Music ,皇家音樂學院證書)及L.G.S.M (Licentiate Guildhall School of Music,基爾渥音樂學院證書)文憑。期間,他亦常在英國廣播電(BBC)海外節目中做演講及演奏廣播。 1961年,鄭清植學成歸來,帶著他更為專業的音樂學歷與素養,回到中化,繼續以歌樂滋養中化學子的心靈。翌年,本校成為獨立中學,為了因應日益嚴峻的情勢及經濟困境,本校採取了一連串開源節流措施,包括教師減薪、刪減非學術主科節數等。本校教師,尤其是非學術藝能科教師的薪金大幅縮水。鄭清植老師的月薪更是在1964年被降至187元。在這種情況下,本校教師紛紛選擇離去。然而,也有一群教師堅守著崗位,與中化共同渡過最艱難的時刻。鄭清植老師即是其中一人。 鄭清植老師在中化三十餘年,潛心音樂教學及推廣麻坡音樂活動,對本地區的音樂藝術發展貢獻殊多。他的努力,培養了多名音樂專業人才。他的音樂創作(作曲)亦豐富,曾在多項歌曲創作比賽中得獎。1965年憑一曲“法莉達”榮獲全國歌曲創作比賽首獎,名噪一時。隨後,他參加馬來亞台主辦之「十年獨立」及「升旗山」配樂比賽分別奪得第一及第二獎。1971年8月,他應日本亞洲音樂藝術協會之邀與陳蕾士老師一同赴東京出席會議。1973年,他選了十首創作結集出版《鄭清植歌曲創作集》,封面由陳人浩校長題字。 參考資料: 1. 鄭清植(1972)〈中化廿年〉,收錄於《中化六十年》。 2. 鄭清植(1973)《鄭清植歌曲創作集》。 3. 本校檔案
  • 劉鴻逵
    劉鴻逵,福建永春人。1933年中華學校初中第三屆畢業,本坡英文中學八號肄業。1937赴中國升學,入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學就讀。惟高中畢業後即因中日戰爭南返,1939至1941年間任東甲啟明學校第一分校主任。1945年10年,本校復校之即任職於本校事務主任至退休。 參考資料: 1.本校檔案〈民國卅五年中華化南學校教職員履歷〉 2.本校檔案〈一九五一年中化中學教職員履歷〉
  • 林梅英
    1930至50年代英文教師。1935至1941年任化南女校英文科主任,1946至51年任英文教師。劍橋九號畢業,曾於1945年任政府英文女校級任老師。
  • 陳潤昌
    陳潤昌,廣東潮安人。1931年12月中華學校第二屆初中畢業,翌年留校任教。1946年至1953年擔任圖書館主任。1955年中小學分家,1958年小學劃分為五校。陳潤昌於1958年至1961年擔任第三小學校長;1962年至1975年任第一小學下午班/B校校長。他於1962年撰寫本校校史收錄於《中化半世紀》。 參考資料: 1.本校檔案〈一九五一年中化中學教職員履歷〉 2.《中化七十年小學之部》